您现在的位置:智慧城市网>智慧政务网>资讯列表>中国信通院发布《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中国信通院发布《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2025年01月14日 10:41:54 人气: 33451 来源: 中国信通院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走进当地的政务服务大厅,对政务服务这一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领域指方向、明重点、提要求。政务服务大厅是政府面向企业群众提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信息咨询、投诉建议处理等政务服务活动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场所。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群众的重要纽带,政务服务大厅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达点,又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还是政务服务改革的风向标,担负着反映社情民意、干部作风和改革成色的使命责任。
 
  近日,在2024年首届政务大厅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上,《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政务服务大厅提档升级,打造高效智慧政务新生态》正式发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杨正军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
 
  报告基于对全国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和部委专业性政务服务大厅的全面调研,总结我国政务服务大厅的发展沿革,梳理政务服务大厅的整体情况,提炼政务服务大厅在发展趋势、创新模式、典型实践做法方面的亮点成效,分析我国政务服务大厅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规范、运营管理、数据共享、线上线下融合、应用创新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报告主要内容
 
  1. 政务服务大厅规划建设情况
 
  线下政务体系健全,实现五级行政覆盖;综合大厅作用突出,成为主流办事场所;企业群众高频事项各异,业务层级特征鲜明;平台建设模式多样,“省级统建”成为主流;大厅窗口下沉基层,便民服务触手可及;大厅发展不够均衡,东西南北差异显著;智能改造覆盖广泛,材料简化效果明显。
 
  2. 政务服务大厅运行管理情况
 
  各地顺应新一轮机构改革,形成五类大厅管理格局;各地推进大厅标准化管理,全面严格落实国家标准;各地建立健全制度方案,切实加强大厅一体化管理;各地合理优化窗口配置,加紧建设大厅专业化队伍。
 
  3. 政务服务大厅发展成效
 
  大厅窗口由“面对面”办理转向“肩并肩”服务;大厅团队由“业务型”人才转向“综合型”人才;大厅运营由“台账式”记录转向“数智化”引领;大厅模式由“点单式”响应转向“增值化”服务;服务对象由“获得感不强”转向“满意度攀升”。
 
  4. 政务服务大厅创新模式
 
  各地以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为基础,以业务场景为牵引,全国政务服务大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形成了三类具有创新性的建设模式,分别是智能科技类、特色服务类及延伸网点触角类政务服务大厅模式。
 
  5. 政务服务大厅典型经验做法
 
  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畅通沟通渠道,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工作细,态度好,作风严,办事有速度,做事有温度;智能引领,平台支撑,数智赋能,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互享,数据互通,服务互联,创新提质,推动认证模式智能化。
 
  6. 政务服务大厅发展建议
 
  优化制度标准供给,指导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建设;完善服务资源配置,提升政务服务大厅办事体验;破解数据共享难题,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功能互补服务同质;落实落细“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政务服务大厅提档升级。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afzhan@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城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慧城市网,https://www.af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