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司法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智慧法院作为这一转型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全球司法改革的前沿课题。
智慧法院是指运用
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重构法院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司法服务模式的现代化司法体系。
北京高院:鉴定评估新引擎 优化营商新动能
为深入推进司法鉴定工作改革创新,提升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首都营商环境,北京法院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以“规范、集约、融合、高效、绿色”为特色的对外委托鉴定评估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机构随机确定、材料在线传送、鉴定意见回传、多网信息交互等,有效规范北京法院对鉴定评估工作的流程与管理,为当事人提供低成本、易操作、多渠道、一站式的司法鉴定评估服务,提高司法鉴定评估效率,为北京法院司法鉴定评估工作安装“新引擎”,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添加“新动能”。
陕西高院:助力司法鉴定高质量发展—陕西法院区块链司法鉴定系统
司法鉴定在法院案件审理中至关重要,但面临诸多挑战,如机构资质审查不便、信息管理固化难、鉴定过程管理不完善、鉴定时长无法保证、结果易被质疑等,影响司法公信力。近年来,受国家法律政策推动和司法实际需求驱动,陕西法院建设区块链司法鉴定系统(包括司法鉴定可信平台、区块链司法鉴定存证核验综合管理平台、司法鉴定数据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司法鉴定业务全流程管控,构建智能合约和自动化审核机制,提升资质审查速度和准确性,精细化设计鉴定类型办理流程,管理办理时限,助力司法鉴定新发展,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
辽宁大连高院:“数字执行”改革趟出新路子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两级法院执行案件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适应信息化发展大潮、加大执行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广度成为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弥补智能化办案短板,强化实时动态监管,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4月在全市两级法院推进“数字执行”升级改革。
安徽高院:科技赋能庭审新模式 打造一体化法庭“皖美样本”
近年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坚持以技术创新赋能司法审判工作,深化数字法院建设应用,建设融合认知大模型、物联网、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为一体的全新科技法庭(以下简称“一体化法庭”)。一体化法庭集成多种功能,推动庭审时间缩短1/3左右,有效解决庭审冲突、法庭排队等问题,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
湖北咸宁中院::“乡村e法官”平台“小切口” 助力基层社会“大治理”
为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湖北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要求,推进人民法庭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更加便捷服务基层群众,实现司法便民零距离、全天候、信息化,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统筹和指导下,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调研,在湖北高院统建的一体化诉讼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拓展延伸,集合推出“乡村e法官”平台。该平台于2023年10月获评湖北省委政法委组织的“新时代湖北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并于2024年7月入选法治日报社组织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果数字法院典型案例”。
广州互联网法院: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可信管理体系
广州互联网法院自建院以来,就聚焦探索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解决全流程在线审理的各类难题。广州互联网法院于2019年被列入全国法院“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的案件归档方式”试点单位;2020年,建成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诉讼服务平台等业务系统,实现电子文件接收及归档;2022年,在市档案局的支持指导下,成功申报国家档案局“机关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试点。2024年3月,顺利通过试点评估。至此,广州互联网法院以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基础的电子档案归档相关制度、系统建设初见成效,为后续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及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智慧法院建设是司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司法理念和工作方式的革新。实践证明,智慧法院在提升司法质效、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健康发展需要技术、制度和人文的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