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慧城市网>智慧政务网>资讯列表>数字赋能 构建智慧法院新模式

数字赋能 构建智慧法院新模式

2024年08月28日 18:53:32 人气: 43415 来源: 智慧城市网整理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近年来,各法院深化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智慧法院为法院工作提供强力保障,有力助推司法警务保障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智慧化的发展对于提升司法公信力、优化司法服务、增强司法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法院在智慧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小编在本文中整理了一些智慧法院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一起来看:

上海闵行法院闵行法院数字档案资源中心 解锁数字档案里的民生密码
 
  为改变以往档案查询需要预约、登记、按指定时间和内容查阅的繁琐和低效,闵行法院从技术突破入手,逐项回应当事人的“急难愁盼”——手机端“一键查询”,随申码、电子身份证等多种登录方式“一键下载”,实体卷宗档案“一键出库”等功能相继实现。如今来闵行法院查档阅卷,不仅渠道多了,效率也更高了,法院的数字化脚步真正迈进我们的需求里了。
 
  江苏徐州中院人工智能助力法院工作质量效率双提升
 
  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要素式审判中的应用,徐州法院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其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应用布局,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执法办案专项攻关工作。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前沿技术与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司法管理等工作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入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场景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力量,为法院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江西高院集约送达跑出数字法院“加速度”
 
  江西法院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送达难题,于2019年3月25日正式成立江西法院集约送达中心。五年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全力构建数字法院“e体系”,将以院为单位的分散集约送达升级为全省统一集约送达,推动送达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解决诉讼送达中效率低下、时间过长的问题,江西高院利用信息化手段重塑诉讼材料送达流程,对文书送达等辅助性事务进行剥离,创新“审送分离”集约化、智能化送达模式,打造以“收转发e中心”为基础的全省法院统一的智能化送达服务体系。其中,江西法院集约送达中心打破法院层级的限制和固有管理模式,将以院为单位的分散集约送达升级为全省法院统一集约送达。同时,江西法院集约送达中心统一工作流程、热线电话及服务标准,解决以往不同法院送达工作标准不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对三级法院部分送达事务的统一管理。
 
  吉林延林中院多元融合会议室如何提升审判质效
 
  近年来,吉林省延边林区中级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和审判工作现实需要为出发点,秉持“融合、创新、实用”理念,从维护当事人诉讼权利、提升法院资源利用多角度出发,创新打造多元融合会议室。会议室以法院专网为核心,在物理隔离基础上实现跨网、实时接入的高清音视频传输,支持多终端接入、大量用户管理、全流程监控和追溯,有效破解法官在开展在线办案时,使用一台互联网终端远程连线当事人、一台专网终端查阅卷宗导致的终端多、操作复杂、使用不便等问题。同时,将远程接访、调解、送达、专业会议、合议、提讯、执行谈话等场景全面融合,实现1+7+N多维度多场景的全业务在线服务新模式,实现业务场景横向、纵向扩展。
 
  江苏江阴法院移动办案系统 助推审判质效提升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为解决案件量逐年递增与办案时空限制的矛盾,满足法官多场景下案件随时办的业务需求,江阴法院建设移动办案系统(移动办案终端+移动办案APP),为法官打造跨时空、跨地域的多元化办案环境,助力审判质效提升。刑事案件立案前,检察院通过政法协同平台推送电子卷宗,用移动办案系统查看电子卷宗就非常方便。下班后有需要时在家阅卷,也不再需要携带案卷,既安全又便利。而且电子卷宗都已分类,证据比对较翻阅纸质卷宗更为方便。通过关联案件功能,还能轻松查阅案件当事人其他案件情况,查看案件裁判文书,为案件审理提供更多依据。现在我已经非常习惯随身携带移动办案终端,便于随时查看案件信息。
 
  结语:各法院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智慧法院成果应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afzhan@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城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慧城市网,https://www.af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